声韵芳华 | 第四十一期《三创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21 供稿: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分享至:

三创精神

鲁加升说:“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才能立身做事;一个学校要有一点精神,才能久盛不衰。”南洋之于“创新”,就如同科技之于进步,从不囿于一时一域,从不固于一事一端。创新是南洋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一直追求的方向,无论是行政管理、日常教学,还是学生教育,都无不高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体现出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的教育思维与核心理念。

多年来,学校深入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简称“三创”)教育,致力打造“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简称“三型”)办学特色

事实上,南洋学院的学生刚一进校,鲁加升就会在开学典礼等公众场合告诫大家:“到南洋来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学会学习与发展的方法。”学校对学生实行开放式培养,推行“品德+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仅是闭关式的读书,更重要的是开放式的学习,倡导将学生推向社会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学习为人处世,学习社会知识,学习操作实践,炼、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激发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生存就业本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创校伊始,鲁加升即要求学工部门开展以勤工助学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的劳动教育,以此锻炼、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时至今日非但传承不绝,而且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加入科技元素,建设工作平台,设立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和单独学分,将之提升建设为现代大学生增强生存竞争能力的劳动必需课程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建、共为、共享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以此来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我校师生原创的娘惹服饰

南洋学院组织的勤工助学时间早、人数多、规模大、制度全,制订了详细的勤工助学实施细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轮流到各类企业实习实践,并将之纳入实践课程加以考核。不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情况如何,学校都要求他们三年在校期间有3~5个企业勤工助学的经历,以增强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战胜困难挫折的毅力和体会吃苦耐劳的过程,同时促进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感受工作环境,提升应用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南洋学院勤工助学活动是以学校的名义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劳动实践,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劳动大课堂,是一种拓宽就业渠道与创业思维的教育好办法,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勤工助学”的功用和意义。

不少毕业生通过勤工助学,提前实现角色转换,为工作就业打通一条便捷之路,有的甚至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的无缝衔接。许多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实现了个人素质与能力质的飞跃,从此起步走上了创业的成功之路。林清鹏,出身于安溪农村的普通家庭,他在读大学时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他一边勤奋工作,认真上班,一边开始大胆创业,用自己掌握的市场情况和业务知识开设公司,毕业时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个人资产超过500万元

我校创新创业案例被全国产教联盟评为示范案例

在勤工助学的基础上,鲁加升笃信“大学生创业只有尝试,没有失败”的理念,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精心设计,全面布局,深化建设。学校专门建设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和实训中心,添置模拟生产实际场景的各类高端设备,以此作为学生开展“三创”教育与实践的常用基地。2005年首期拨出专款100万元在全国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设立“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在校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师生共同创业、校友返校创业。2006年,郑智勇和廖江湖两位毕业生获得首批创业基金12万元。目前这一基金已累计达到1370万元。鲁加升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论》两部教材,被福建省教育厅选为双创师资培训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选作双创教材。他亲自为学生讲授三创课程,多次受省教育厅邀请为全省双创教育师资班授课。

2007年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三创课程。设立“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学院,遴选创业教师、优秀创业校友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并支持学生组建创意圈、创业社,把“三创”导向作为教育教学重点,有计划地教授知识,组织训练,以优秀校友的榜样引导,培育“三创”理念文化,强化“三创”意识。积极开展“三创”教育与实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弹性学制,增设素质拓展学分,试行创新学分、创业成果转换学分,加大“三创”学时学分比重。完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并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7门三创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校在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具身智能赛全国决赛获三等奖

2015年,南洋学院贯彻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依据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指标体系,凭借十五年的办学实力和产、学、研合作的经验积累,致力于合作的企业、科研院所、标志型行业、协同创新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建设专业教学与实践、专业实践实训室、教学资源库、就业方案、双师队伍等基地指示体系,对接行业品牌融入,为创意、创新、创业(简称“三创”)搭建平台,成立了以“理论教育、大赛辅导、创业指导”等活动为载体的“三创学院”。在稳固学生就业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三创”教育内涵发展,突显学校的创新与特色,积极创建“福建三创品牌”,为输出“福建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三创学院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抓手,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在招生咨询、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训实践环节,普及“三创”理念和“三创”思维,开展“三创”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造能力。

学校专门建设的一幢别具特色的学生创业活动中心,规划设置的校内创客家园总面积达到 5000平方米,四面墙体上张挂创业成功南洋校友的大幅彩照和文字介绍,营造浓厚的创业宣传与创业教育的氛围,强化在校生的“三创”意识。多年的建设发展,该中心已被评为“福建省众创空间”。

学校在“三创学院”设立创业学分,把开展“三创”教育作为常规性的重要工作,邀请创业人士编写创业教材,鼓励师生共同创业和学生休学创业,提高师生的创业能力和市场意识。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邀请校内外的创业人士来校举办创业讲座或报告,指导在校生学习创业。

我校在2025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获2金2银1铜

学校依托厦门无人机协会、厦门科利捷集团、厦门中信开诚鑫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尽力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创业服务。每年设立200万元的“三创”教育专项经费,设立学生创业基金,同时设有专门场所,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成功者分享、创业沙龙、法律援助、工商注册等教育和咨询活动。引入专业的法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专利等商事服务。积极引入企业工程师到学校现场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创业者的科技成果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实操训练,为创业企业(团队)提供创业资金支撑,为创业的在校生、毕业生或校友创办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和运营服务。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各类讲座、公益讲堂、创业论坛;承办或参与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厦门市教育局创新创业组织的“三创”学术活动和“三创”培训活动;定期举办投资路演、宣传推介、论坛活动等;此外还和港台地区进行各种职业技能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国家级三创类技能大赛。学校还积极寻求政府支持,搭建校企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奖励和资助,特别是与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创业团队促成投融资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多元融合,协同各要素资源形成合力,重新规划设置创业活动中心,制定《产创基地管理办法》,完善运行保障办法;制定《产学研究基地实用型产品化科研成果转化》等相关文件,成立厦门市教育立法与政策研究基地,成功举办2018年国际智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峰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产教融合论坛等大型会议活动,促进三创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与企业、研究所共同致力于探索“三创”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师生共创,遴选企业高管、创业教师、创业校友,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实行弹性学制,鼓励支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休学创业,每年毕业生创业率达10%。

我校师生团队在2025年“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示自主研发的“空地一体机器人救援项目”

在三创学院的依托下,南洋学院在巩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力促校企深度合作,利用自身优势和企业资源,与企业联袂打造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重点建设以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为核心的“三实”校企合作形式,与企业扩大合作规模和发展深度,共建了中信重工开诚特种机器人(厦门南洋)教研中心、无人机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柔性生产线实训基地、厦门科利捷自动化有限公司实训中心、橱柜设计与营销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三维创业孵化基地、国际邮轮培训中心、258集团电商实训基地等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三创意识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实践平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