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芳华 | 第二十二期《内外兼修》

发布时间:2025-07-06 供稿: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分享至:

内外兼修

创校这一年里,鲁加升做到了内外兼修。对内,根据办学实际和学生状况,一面积极向学校聘用的老教授和老领导学习求教,一面自己琢磨管理经验,他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南洋学院的每一次制度确立和变化的关键节点上,都尽可能借鉴国内外国际化、标准化先进模式,再根据南洋学院实际进行融会贯通,力求“符合南洋校情,打造南洋特色”。在他的多方协调与力推下,《厦门南洋学院章程》和《厦门南洋学院董事会章程》顺利颁布并执行。鲁加升在担任南洋学院法人的基础上,被董事会一致推举为董事长,潘恒曦被选为副董事长。2001年2月,鲁加升着手成立了南洋学院党支部,并由范骏义副教授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南洋学院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对外,鲁加升多方位宣传南洋学院,在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同时,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联系南洋学院与公办大学合作、南洋学院与其他民办大学合作交流等众多事宜,拓展南洋学院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路径,为南洋学院的后期跃升奠定行动基础。

创校第一年,南洋学院发展顺利,为了抓住时代赋予民办高校发展的机遇,鲁加升决定新开分校。经过一番考察,学校租用了位于厦门市莲花五村的厦门林德叉车有限公司闲置的厂房,以闪电般的南洋速度如法炮制,迅速建成了“莲花校区”,聘任原宁德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继奎为莲花校区主任,负责具体管理事宜。莲花校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000名。

2001年莲花校区

2000年滨北校区

2002年何厝校区

2002年吕岭校区

2003年仙岳校区

2003年金尚校区

及至2001年8月23日开学,南洋学院“滨北校区”和“莲花校区”共计招收学生1350人,教职工增至60余人。同年12月,南洋学院第一次团代会暨学代会隆重召开,共有团员代表74名、学生代表85名参加。2002年5月31日,南洋学院成立党总支,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建立党总支的民办大学。

随着资金积累和办学声誉的大幅度提升,2002年6月22日,南洋学院同时新增“吕岭”和“何厝”两个校区,共可容纳学生3500名,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吕岭校区地处厦门郊区,为当地农民自盖的两栋工业厂房,刚盖好后就被南洋学院租用。而何厝校区地处海边,属厦门经济中心区域(现在为观音山商务运营中心)。因为何厝校区是刚盖好的独立厂房,环境优越,又有独立的院子,南洋学院总部便从滨北校区搬至何厝校区。这一年共计招收新生1842人,招生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

2003年初,因签署了10年租用协议的福达感光厂回收开发,南洋学院不得不搬离滨北校区,并于3月31日,新开仙岳校区安置原滨北校区师生。仙岳校区租用了中国侨联的办公大楼中侨大厦和后面紧挨着的厦门首饰厂厂房。搬迁是一个巨大的损耗过程,这次搬迁让鲁加升深受触动,于是,他对其他校区的办学条件重新做了思考。他发现莲花校区太过狭小,不利于长久办学,便动了及早搬迁莲花校区的念头。这时候,恰好有位于金尚的树德外国语学校搬迁,鲁加升便立即对接,先租用了树德外国语学校的部分校舍备用。2003年6月,树德学校完全撤离,南洋学院遂即租用整个树德外国语学校校园,于7月5日,成立“金尚校区”。此时,南洋学院发展成为拥有吕岭、何厝、仙岳、金尚四个校区的办学规模。这一年,共计招收新生2229人,在校学生达到近6000人,专职教职工达400人之多,另有兼职教师100余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