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鲁加升
真正要离开鲁井崖了,鲁加升反而对这个生活了18年的地方恋恋不舍。
父亲洗了手,才将录取通知书拿在手里,他端坐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给母亲读。“鲁加升”,当他念出这三个听起来十分熟悉而又看着很是陌生的字时,严肃而又一脸疑惑地看着鲁加升。鲁加升肯定地点点头,父亲迟疑了良久,才又将目光落回到那张纸上,自言自语道:“家生,家生·······加升,加升······”站在一旁的母亲被父亲的举动弄糊涂了,就问:“怎么了?”父亲没接话,抬起头来,目光从门口穿过,落在远处的墙壁上,他愣了一会儿神,突然对鲁加升说:“改得好,改得好。”这是父亲头一次当着鲁加升的面如此肯定他。
从鲁家生到鲁加升,并不是鲁加升心血来潮而胡乱改的名字。12岁那年大病初愈,在死亡线上走过一遭的鲁家生,在面对一切欣欣向荣的未来而踌躇满志的时候,他真切地感到了一股重生的真实和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推着他,让他度过了由童年向少年时代迈进的艰难时期-病痛令他突然长大而自觉自省,从那一刻起,他就思谋着要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寻找新的天空,改名字这一“重要事件”被他纳入其中,但想了好多名字也没有中意的,到了初中,因为熟悉的同学一开口就叫他鲁家生,他改名字的计划就此搁浅。升入高中后,在目睹了1977年一年两次高考后,他才意识到,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唯一的捷径就是考上大学。品学兼优的鲁加升在确立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的同时,脑海里就冒出了“加升”二字-考上大学就是“加升”,而只有“加升”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在高考报名的时候,他就在姓名一栏里郑重地写上了“鲁加升”三个字。
鲁加升考上全国名校的消息在家乡不胫而走。整个苏塘乡都在谈论着鲁加升的名字,亲戚朋友都来家里道贺,附近几个村里的人甚至带着孩子来向鲁加升“取经”。鲁井崖一时之间因为一个大学生而热闹起来。录取通知书在人们手中传阅着,人们一次又一次念着“西北工业大学”,念着“鲁加升”。鲁加升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奶奶的时候,她摸着他的头,高兴得眼泪直流,一个劲儿地说:“考上了好,考上了好。”鲁加升望着她,心想等以后赚了钱,要好好孝敬从小养育他的大奶奶。那一刻,他雄心勃勃,立志要闯出一番天地来回报父母家人,回报鲁井崖。
1979年,是鲁加升命运转折之年。这年秋天,18岁的鲁加升坐汽车到徐州,心里满是激动,而不幸的是,当他赶到火车站的时候,当天的车票已经售完,为了省钱,鲁加升就在火车站的椅子上将就了一晚。在排队候车时,巧遇了同班又同乡的一个女同学,两人默默结伴而行,从徐州坐火车去西安,整整坐了26个小时。下车的时候,他双腿发麻,但仍然难掩他心中的兴奋。这是爷爷曾走过的路,今天他再来走,大有收拾旧山河之感。报完名后,鲁加升就迫不及待地坐公交车去寻找爷爷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他凭着童年时爷爷曾说过的点点滴滴一路找过去。可惜的是,历经40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物是人非,他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但他因此喜欢上了这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他站在钟楼附近的城墙下,心想:西安,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