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与设计
2005年,鲁加升的小弟弟、31岁的鲁波正式走进了南洋学院人的视野。那时候,鲁加升在新校区的征地过程中极为不顺,于是便想到吃苦耐劳而又拿捏得当、张弛有度的小弟弟鲁波。
他是鲁加升目力所及唯一适合的人选,在基建办止步不前的艰难之时,鲁加升只好请鲁波加盟帮忙。征地一事,南洋学院以企业的身份与政府对接,与被征土地的村民协调,在流程审批上耗费了不少时间,进程迟滞,而且基建办的工作人员都是南洋学院的聘用教师,与村民沟通常常进入“秀才遇见兵”的困境,工作中既不能另辟蹊径,也无协作经验,鲁波的加入,打破了僵局,征地工作多了一条腿走路,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规划土地就完全落实到了南洋学院的手中。
2006年1月16日,在厦门市翔安文教区,南洋学院新校园开工典礼正式举行,3月初开始破土施工。为了打造校园特色,结合规划用地内的自然资源,鲁加升决定在原有“山水”条件的基础上,保留一山两湖的原貌,整体设计,构建山水田园式的生态校园,他希望新校园能体现出南洋学院的奋斗历程和扬帆远航的宏大志向,整体美观而又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既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要有国际化的外延……总之,他心目中的大学校园,是不同于国内现有大学的另一种设想,必须是翔安高教园区地标性的建筑之一。在校园的规划设计招标过程中,鲁加升“复杂”的设想吓退了很多设计公司。
当然,鲁加升在新校区设计上的“复杂”设想,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这之前,他前后跑遍了国内外近百所大学,他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所新时代的新校园,不能像百年名校那样拼文化底蕴和文脉传承,也不能像国外一些由大财团投资的私立学校那样拼财力和面积,更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凌乱凑合,他的复杂总结起来,其实也无非是美丽实用、有南洋自己的特色、要现代化却不能夸张落俗,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再过若干年,学校也要彰显年轻与时俱进的本性。在这一宏观前提下,最终有同济大学设计院、东南大学设计院、上海一家设计院和瑞士 LEMAN 建筑师事务所等参与竞标,进入由南洋学院聘请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会进行评审。按照国内标准,严格流程管理,评定出某国内设计院的方案为第一名,瑞士 LEMAN 建筑师事务所为第二名。评审会随后对瑞士建筑师事务所的既往业绩做了研究和考察,觉得他们在建筑布局、通风采光、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更胜一筹,而某国内设计院的方案过于传统,缺乏现代气息。评审会认为,一所高校对综合环境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建筑要更为“苛刻”,校园不仅要讲究实用性,更要讲究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及管理育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将这些细分环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学生有“以校为家”的优越感和舒适感。经过再三复议和讨论,南洋学院最后还是选择了瑞士LEMAN 建筑师事务所——选择了他们设计的具有现代化的简欧风格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