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办学
在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的同时,南洋学院准确把握民办高校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依据就业需求和招生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适时对专业设置做出调整和提升,在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同时,又灵活地对部分专业精准充实,使学校的发展与市场和学生的需求紧紧同步。2002年,南洋学院先后与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
同时,南洋学院还特别重视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在校的幸福感。当时社会上对像南洋学院一样的民办大学有着许多担心和误解,一方面,每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让许多适龄青年上不了大学,他们迫切地希望能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又在就业、社会认可度、能力培养等问题上十分纠结。南洋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的育人思想。鲁加升说:“我们不能因为是民办高校,就觉得一切可以删繁就简,相反,大学生在公办高校能接触到的,我们就要想办法提供条件,甚至,我们还要有超越公办大学的地方,这样才能将南洋学院的优势体现出来。”


南洋学院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每年新生入学都组织半个月的军训。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开展建设“文明校园活动”等。2001年开学初,针对当时校舍比较简陋,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差,部分学生比较散漫,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随意缺课,宿舍脏乱差等问题,南洋学院组织开展“文明宿舍活动”。由各班指导员、机关干部、任课教师包班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根据“文明宿舍”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成立以指导员和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组,每天对各宿舍检查,每周评比一次,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差打分,将评为优秀、良好的宿舍在全院公布表扬,并在宿舍门上贴红色的“文明宿舍”光荣匾。这次活动激起了学生自爱、自尊、自信、自立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也加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了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南洋学院的学生宿舍逐步实现了一片红。走进学生宿舍,看到的是牙缸水杯摆成一条线,毛巾挂成一条线,鞋子放成一条线,被子折成豆腐块的军营标准。窗明几净、整齐清洁、美观舒服的宿舍环境让来访者赞不绝口。南洋学院外树形象、内整纪律的管理模式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被随后兴起的厦门民办高校争相仿效。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亦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誉,南洋学院对学生的重塑模式因此也成为南洋学院的金字招牌之一。
2002年11月16日至17日,南洋学院举办了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全院近5000名师生参加,运动会的召开凝聚起全校师生的强大合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身在“一所真正的大学”的自豪感。此外,鲁加升还极力推进南洋学院学生社团建设。在西工大团委工作过多年的鲁加升,深知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通过学校层面号召学生积极组建社团,对思考成熟的社团尽可能提供扶持和帮助,他时常与社团的负责人沟通交流,为他们出谋划策。2003年6月28日,南洋学院院报《南洋报》正式创刊发行,短短两三年时间,学生会、《南洋报》和一大批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成为南洋学院在课堂教育之外的另一大主阵地。社团活动作为学生在课本知识之外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平台,成为南洋学院学生与社会对接的一个窗口。不少学生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勤工俭学,不仅在工作中得到了历练,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很多同学因此做到了在校学习期间自己养活自己,这在公办大学中并不多见。
2003年7月,南洋学院首批招收的三年制大专学生顺利毕业,所有学生全部就业。“南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南洋奇迹”的另一个重要体现。鲁加升的创业之路也逐渐平坦起来,他开始为南洋学院的下一个飞跃发展思谋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