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大学
鲁小卉和崔文文上学期间,鲁加升承担了她们的学费,除此之外,她们与南洋学院的所有学生一样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鲁加升也把她们当作南洋学院众多普通学生一样看待,不提供任何特殊帮助。鲁加升把她们的成长成才看作南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金石。“只有自己的孩子通过在南洋学院的学习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别人才能相信南洋学院,才肯把他们的孩子放心地交给南洋学院来培养。”鲁加升的“以身试法”,不但是南洋学院招生的一个亮点,也为南洋学院的后期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自己的孩子作为众多学生的代表,更敢于说真话和提意见,才更容易将学生们的愿望和想法传达到学校领导层,更有利于学校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鲁加升因着这一启发,在南洋学院成立之初,就决定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告于全体学生,目的就是能更便捷、更及时地听到学生的反馈之音。如今,他已坚持了二十年。(备注:本文成文于2020年,该做法至今仍延续)

招生工作虽然艰难,但也很快就有了成效,第一年,鲁加升就从睢宁县招到了十多个学生,学生的口碑就是对学校最好的宣传。自此之后,睢宁乃至徐州,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来南洋学院学习,南洋学院也的确成为了改变鲁加升的家乡有志青年人生命运的极佳途径之一。鲁加升也因此真正做到了“造福乡里”,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鲁加升也会为他们减免学费,当然,减免学费是容易的,但鲁加升相信毕业于南洋学院的学生,一定会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活得尊严而体面,有些人,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在南洋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2000年8月底,装修工作彻底结束,学院一切准备就绪。9月6日,福建省教育厅的办学批文终于到了。至2000年9月开学,南洋学院共计招收第一批南洋学员182名,分为4个大专班,一个预科班。
2000年9月6日,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闽教[2000]社办24号),厦门南洋专修学院正式在厦门市政府东侧原福达感光厂旧址挂牌成立(后被称为滨北校区),在厦门教育界轰动一时。《厦门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以《“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主题争相报道,南洋学院成为这一年厦门的热点新闻。南洋学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第一所全部由个人出资创办的大学,正式开启了厦门第一所真正的民办高校的办学历程。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曾经担任过重点大学处长的教育工作者创办的民办大学。
南洋学院像一缕清风送入万千学子的肺腑,滋润着他们成长成才,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发展的范式和个例。南洋之星冉冉升起,也必将大放异彩,鲁加升坚信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