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芳华 | 第十四期《家人的支持》

发布时间:2025-06-01 供稿: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分享至:

家人的支持

2000年的春节,鲁加升回鲁井崖过年,他第一次将创办学校的事对父亲说了,父亲很高兴,他说:“只要你认为可行,全家人都会支持你。”这让鲁加升轻松了不少。父亲身上那种倔强的、永远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影响着鲁加升,这是父亲给鲁加升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鲁加升挑战自我的精神原动力。尽管父亲无法给鲁加升提供金钱和建设性意见,但他对此事的认可就足以让鲁加升充满力量。

这时候,父亲还完了外债,靠做废品生意的积蓄和孩子们的资助翻修了老家的房子,把日子渐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65岁的父亲,至此才长舒了一口气,在改革开放的20余年时光里,他曾纠结、彷徨,也曾意气风发、荣耀一时;曾坚定、顽强,也曾情绪低落、万念俱灰,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勇敢前行者一样,跌倒了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巨变,这是父亲的不幸,也是父亲的幸运。契合的是,鲁加升也如父亲一样,经历了父亲所经历过的一切,同样的酸甜苦辣,同样的精彩纷呈,只不过父亲演奏的是人生的后半场,而鲁加升是前半场,就像一个父与子的接力赛,鲁加升至此才算是真正接过了父亲手中那一直伴他而行的接力棒。

这时候,鲁加升的兄弟姐妹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他们个个心怀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奋勇向前,为家庭、为子女、为自己披荆斩棘,生活并无波澜,却也没有一眼能望得见的跃升与开阔

这一年,鲁家最小的孩子、鲁加升的小妹妹鲁晓芹已经23岁了,经营着中国一汽睢宁服务站,生意做得辛苦,却也顺风顺水。过年团聚的时候,鲁加升与鲁晓芹详谈了一次。在所有的姊妹中,鲁加升与小妹妹最不熟悉,鲁晓芹两岁的时候鲁加升就去西安上大学了,此后每年回家的次数不过寥寥几次,及至鲁加升到厦门工作,鲁晓芹也才12岁,鲁加升在厦门创业的这许多年里,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因着年龄的差距,兄妹两人的交流也极为有限。鲁晓芹对哥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三毕业那年,还在万国任执行董事的鲁加升回家,眼看着大姐生计艰难,就想带大姐9岁的女儿崔慧慧到厦门上学,一是为了缓解大姐的压力,二是想让崔慧慧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并以此来回报大姐早些年上学时对他的照顾。鲁加升其时带着7岁的女儿回家,走的时候,因为要带两个孩子,便带了鲁晓芹一起去厦门。车到南京中转,崔慧慧突然哭闹着要回家,鲁加升无奈,只好又让鲁晓芹送崔慧慧回家。这一次鲁晓芹才对哥哥有了真正深入的了解,她对哥哥的态度从尊重而多了一份亲切,从严厉而多了一份信任,她明白了哥哥为家庭而承担的一切远比她想象得要多,从那一刻起,她心中便有了一个因为哥哥而存在的远方,那远方满载着她少女时代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但当鲁加升突然问她:“想不想去厦门?”鲁晓芹还是犹豫了,她没想到,她一直期待的远方此时竟成了她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在鲁加升看来,这个他一直未曾留意的小妹妹“猛然间”长大后,遗传了父亲的坚毅和果敢,她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徐徐展开她的人生,他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他决定让鲁晓芹参与到建校的事务中来,他觉得她应该有不一样的人生。表面上鲁加升说是让妹妹帮他,而鲁晓芹深知,哥哥做出的决定必然是为了她好。在面对初创而又顺畅的事业,鲁晓芹心中的天平晃了两晃,但她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辞职来到了厦门,正式进入了南洋学院筹建处

上一篇:下一篇: